資本市場對于成長股,幾乎不以營收業績論成敗,而是會結合市場大勢,預估一家企業未來五年甚至更長年限的發展潛力,最終給予估值。對汽車板塊,代表未來汽車發展方向的新能源相關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待遇要高于以機械制造為主的競爭對手。
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也被“炒熱”,圍繞特斯拉、理想、蔚來等新勢力形成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成為關注重點。打入新勢力的部分本土零部件企業,在資本市場眼中,帶有了新能源和智能化屬性,可按智能科技企業給予高估值。
這就形成了一種現象,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同類中,盈利能力明明不是第一,市值卻獨領風騷。
普漲過后,市值差距拉大
2020年,汽車零部件板塊(812802.CNS)迎來普漲,年底指數達1000.75點,比前一年增加了近250點。蓋世汽車整理的18只汽車零部件股票中,僅有三家股價相比2019年略有下滑。尤其是與新能源相關的部分核心零部件企業,一年內股價漲幅達數倍。
仔細觀察會發現,電池領域的市值普遍高于其他零部件企業。表中五家電池企業中,2020年7月剛上市的孚能科技,今年一季度營收不到均勝電子的七分之一,市值卻比對方要高出近40億元。另一家電池企業億緯鋰能去年營收不過百萬,市值卻接近2000億元,可比肩上汽、廣汽等頭部傳統車企。究其原因,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為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電動車的發展方向。
而作為電池領域的絕對龍頭老大,寧德時代的市值更是一騎絕塵。從2018年上市到現在,不到四年市值就漲了20余倍,從最初的不到500億增長至如今的1.2萬億,已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值第一股?!百I不起的存在”,有股民對蓋世汽車調侃道。
“電池產業鏈本身比零部件要火,寧德又是絕對龍頭”,有投資人士解釋了寧德時代市值過萬億的原因。
除了電池企業,另一個比較火的賽道是智能化零部件,包括智能座艙、激光雷達、智能車窗等領域。也是如此,德賽西威、拓普集團和福耀玻璃等相關零部件企業的股價,近幾年漲幅較快。其中,德賽西威,這家于1986年成立的老牌零部件企業,2017年上市時發行價20.42元/股,到2020底已為83.39元/股,漲幅達4倍。
2021年,隨著新能源和智能化賽道越發火熱,相關概念股市值達到一個高峰。寧德時代領漲,股價破500元大關至588元/股,市值首次破萬億。億緯鋰能、德賽西威、保隆科技以及華陽集團等股價漲幅超40%。不過,市值大幅上漲的僅是少數,更多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當前被資本市場認為新能源和智能化屬性不強,所以股價波動不大甚至出現微跌。
加之今年汽車股市沒有延續2021年這股火熱,3月更是出現單邊下行狀態,直到4月底才觸底反彈,大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股價尚處于回升轉態。統計的18家企業中,僅有德賽西威、拓普集團股價相比去年大幅上漲。
從汽車零部件板塊個股表現來看,部分新能源概念股與傳統零部件企業的市值差距正在拉大。
乘東風起,市值漲
在資本市場看來,部分新能源概念股都可歸為成長股,可選擇性忽略當前慘淡的營收。
國軒高科的營收2021年才破百億,凈利潤剛過億,當前市值(719億元)卻高于年營收超千億凈利超60億的華域汽車(676億元)。孚能科技同年營收不到50億,未實現盈利,市值卻接近300億,在一眾零部件企業中市值排名不低。
很關鍵的原因是,電池技術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和方向。與此同時,兩家企業已背靠“大樹”,電池裝機量明顯提升,讓資本市場看到了發展潛力。國軒高科已由大眾汽車(中國)控股,今年上半年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中裝機量排名第五(5.52GWh)。孚能科技則獲奔馳、吉利、北汽等多家車企入股。而像寧德時代這樣占據動力電池市場近五成(6月占比49.6%)份額的企業,更是資本市場眼中的優質成長股。
不比電池企業天然就貼上“新能源”標簽,大部分傳統零部件企業如果想被納入新能源概念股,需要有吸引資本市場投資的相關應用產品,以及持續的產品研發戰略。德賽西威、福耀玻璃、拓普集團等是傳統零部件企業中,成功轉型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代表。
德賽西威以前主營導航、儀表、空調控制器等,現在聚焦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新興業務。從德賽西威2021年營收增幅(同比增長40.75%)分析,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兩大業務占總收比例雖然不到兩成,但同比增幅超60%,正在成長為新增長點。尤其是智能駕駛業務,去年獲得年化超40億元的新訂單,占當年新項目訂單三成。另據德賽西威透露,今年已獲得眾多智能駕駛新項目訂單。
在智能座艙等需求驅動下,汽車玻璃市場發展也進入新階段。福耀玻璃已有全景天幕玻璃、可調光玻璃、抬頭顯示(HUD)玻璃等產品。新業務不僅助力集團產品結構優化,還提升了營業收入(汽車玻璃2021年收入同比增長19.2%)。數據顯示,福耀玻璃在國內汽車市場份額高達60%,全球場份額也接近25%。
另一零部件企業拓普集團,積極發力智能座艙、底盤電子、空氣懸架以及熱管理等業務。目前,拓普集團已打入特斯拉、蔚來、小鵬和理想等新勢力供應鏈,還與華為、小米等達成合作。今年,拓普集團首次上榜2022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美國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發布),排名第90位,市值超過900億元。
拓普集團、德賽西威等零部件企業聚焦新能源和智能化等業務后,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潛力,并對營收提升、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的助力明顯,進而帶動了市值上升。
沖高路上的成本“煩惱”
寧德時代、德賽西威等高市值,還有一部分因素是他們已是或正展現出成為Tier0.5級供應商的潛力。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表示,這類企業既能深度與整車企業同步開展產品研發,又能提供軟件、硬件、算法技術等軟硬一體化的方案,未來發展空間和潛力會更大。
不過,成為或維持Tier0.5并不容易。蓋世汽車整理發現,寧德時代、欣旺達、拓普集團等近年來凈利率不升反降,與營收凈利上漲情況大相徑庭。寧德時代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486.8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但凈利潤(14.93億元)卻減少近5億,凈利率(4.06%)低于電池行業平均水平(5.83%)。
歸根究底新能源和智能化投入周期長、金額大,同時受到原材料上漲的影響,導致汽車零部件企業增收不增利。就原材料漲價導致電池成本上漲,寧德時代5月時曾解釋,一季度承擔了主要的原材料漲價壓力。不過,寧德時代表示,二季度將就原材料上漲的壓力與客戶進行分攤。
原材料上漲只是冰山一角,在建工程、對外投資等才是凈利率不漲的主因。寧德時代一邊要進行電池技術研發,與上汽、廣汽等車企合資的動力電池企業尚未盈利,另一邊還要“買礦”以確保原材料供應安全。寧德時代2021年財報顯示,在建工程投資達310億元,長期股權投資為109億元,兩項投資合計占當年營收超三成。
均勝電子由于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加之新能源、智能化轉型尚未盈利,2021年起凈利潤虧損達37.53億元。直到今年二季度隨著負面因素緩解,加上轉型初有成效,凈利潤才堪堪轉正。均勝電子相關人士表示,下半年預計在智能駕駛領域會實現突破。
如寧德時代這樣的電池核心部件Tier0.5供應商,在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時,還可與車企談判,并將成本壓力與合作對象分攤。而大部分Tier1及以下或是其他非核心部件供應商話語權弱,可能還要面對車企的成本轉移或是采購壓價。正因如此,在負面因素影響以及轉型的多重壓力下,部分零部鏈企業近幾年營收凈利潤下滑,市值也頻頻被反超。
然而,本土零部件企業升級轉型迫在眉睫。這波智能汽車的窗口期以2025年為重要節點,優勝劣汰下,誰能成為下一個“寧德時代”?誰又會被歷史長河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