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
8月9日,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車企。發布會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發表致辭時說道,新能源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的,并預測2025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超60%,中國汽車品牌市場份額將提升至70%,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中國有創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基礎和實力,中國汽車產業必將誕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以下為致辭全文:
各位嘉賓、媒體朋友、觀眾朋友:
大家好,我是比亞迪王傳福。我謹代表比亞迪,對各位的蒞臨和關注,表示衷心的感謝!
剛才和大家一起看這支《海闊天空》的視頻,喚起了不少回憶。
其實這首歌呢,也是比亞迪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今年,是比亞迪造車的第20年。
也是比亞迪造新能源車的第20年。2003年,我們帶著新能源的夢想進入汽車行業。
“一個做電池的,怎么敢做汽車?”各種質疑和嘲笑撲面而來。
在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天,比亞迪的股價就跌了20%,資本市場給我們狠狠地潑了一盆冷水。
在2004年北京國際車展上,我們首次展出了三款新能源概念車,而走遍全場,其他的展臺全是燃油車。那時候根本沒有人相信,新能源汽車能有未來,甚至連“新能源汽車”這個詞,都還沒有出現。大家看不懂,也看不上,更看不起。所有人都在質疑,比亞迪做電動汽車,到底行不行。
迎著這些質疑和嘲笑,我們沒有放棄,堅定地走這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中國人,在很多個行業都驚艷了世界。那在汽車行業,我們為什么不行?比亞迪要做一道證明題,證明什么呢?證明比亞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國汽車可以!
那我們靠什么證明呢?我覺得核心在研發、在技術。
比亞迪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技術創新。早在2002年,我們就在動力電池技術上大量投入,2003年開始了混動技術的研發。
在技術研發上,我們累計投入了上千億資金。在最近的12年,比亞迪有11年的研發投入,超過了當年的凈利潤,甚至很多時候是凈利潤的3到4倍。我很清楚地記得,2017年到2019年,比亞迪連續三年利潤大幅下降。尤其是在2019年,凈利潤只有16億,但在研發上,我們還是咬牙投入了84個億。
很多人笑我們,這是在“燒錢”。
但我們深知,要把車做好,要想發展新能源,沒有核心技術是不行的。技術研發是科技自立自強的新長征。在這條長征路上,我們沒有猶豫,一直把技術自研作為我們的堅定選擇,也是唯一選擇!
早在2002年,我們就認準了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開始了鐵電池的研發和應用。十八年以來,我們從未放棄這一技術路線,一直尋找新的突破口;堅持研發,才有了2020年刀片電池的推出。刀片電池不但突破了續航里程的瓶頸,還解決了困擾新能源發展的電池安全問題。正是因為刀片電池,磷酸鐵鋰重新成為市場的主流選擇。
大家也知道,在插電混動技術上我們做得最早,也做的最久,這一路上有不少彎路和岔路。2008年,我們發布了全球首款量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F3DM,搭載了全球首創的DM混動技術,后續又推出了DM2.0。2018年,DM技術發展到第三代的時候,真的差點就走不下去了。當時中國新能源市場,插電混動份額還很小。技術呢,本身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和突破,也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那時候,很多車企陸續放棄了插混技術的研發。我們內部也有好多人提出來,要不就放棄吧?但我還是拍板,要繼續做,插混路線必須咬牙堅持下去,即使走錯了,我也認了!
可以說,所有可行的技術路線我們都試了一遍。直到2020年,比亞迪在插混專用發動機、EHS電混系統、插混專用刀片電池三大核心技術上,迎來了突破和應用。我們把第一代DM雙電機混動架構,和突破的三大核心技術結合在一起,研發出了DM-i超級混動技術。
在此之后,插混市場迎來了轉機,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插混技術的研發,插電混動也從非主流成為主流。
不管是技術路線的選擇,還是研發費用的投入,在技術研發這條長征路上,我們一直在堅持。
曾經,我們也怕等不到“春天”,更怕對不起所有的員工和一直支持我們的朋友。
截止到2019年底,比亞迪累計推出20個車系,176款不同的新能源車型。但遺憾的是,從2010年到2019年,這10年間,市場上看不到我們大的進展,一直原地踏步,停滯不前。2019年是比亞迪最艱難的一年,當時的比亞迪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活下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只有我們自己更清楚。
這條路雖然難走,我們仍然堅持走了20年。這是比亞迪造車的故事,也是中國品牌造車的縮影。很多中國品牌都和比亞迪一樣,也有過不被認可,不被看好的經歷。
2008年是中國汽車行業“失意”的一年,產銷規模未能如愿達到千萬。中國品牌的市占率更是下跌至28%,中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只是個“配角”。
我印象很深刻,2014年的時候,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再次連續下滑,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十二連降”。
我們的產品不被認可,技術不被認可,服務不被認可,許多中國品牌命懸一線。所有的這些不被認可的至暗時刻,我們都共同經歷過。
在困難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堅信屬于中國品牌的時代必將到來。
慶幸的是,我們終于迎來了“春天”。與燃油車時代不同,新能源汽車改變了中國汽車市場格局,給了中國汽車一個換道超車的可能,中國品牌開始成為主角。
新能源為中國汽車提供了全新的“加速度”。從第一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0萬輛,我們用了14年。從第1000萬輛到第2000萬輛,只用了不到一年半。
而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最早的參與者,我們有幸在這個時代浪潮中,迎來了這幾年的高速發展期。
為了這幾年,比亞迪準備了20年。20年以來,我們的研發團隊也從成立之初的二三十人,增長了兩千多倍。今年,又有3萬多的應屆大學生加入比亞迪,其中81%的人從事研發工作。技術研發團隊呢,現在已經超過9萬人,擁有11大研究院?,F在,平均每個工作日,比亞迪會遞交19項專利申請,獲得15項專利授權。這為我們的技術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正是因為這20年的技術積累,才有了如今的“厚積厚發”。
今天,比亞迪成為了全球首家達成第5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的車企,這是屬于比亞迪的高光時刻,也是屬于中國品牌的高光時刻。
在此,我衷心感謝500萬新能源用戶的信賴,是你們的選擇成就了今天的比亞迪;感謝各級政府和媒體的大力支持,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通力協作,60多萬員工的辛勤付出;還要感謝同行們攜手向前,共同推動中國品牌向上。
中國品牌在產品、技術和品牌影響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像一汽、東風、上汽、奇瑞、廣汽、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和服務體驗上都有很大進步。中國品牌研發的汽車,不僅性能更好、配置更高、科技感更強;而且在外觀和內飾的設計上,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同時,中國品牌在品質和服務上的全面升級,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讓越來越多消費者愿意選擇中國品牌。正是因為所有中國品牌的共同努力,中國消費者才能以最實惠的價格享受到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過去,中國汽車受益于全球化浪潮,深度參與其中,實現了產銷規模的領先,是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國。但在燃油車技術上,我們一直在跟隨、在追趕;中國品牌沒有領先的技術,也沒有成為市場的主導,無法成為汽車強國。如今,新能源的加速變革,正推動中國汽車從追趕走向超越,改寫“大而不強”的歷史。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經過9年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創造了許多產業奇跡,中國汽車人用一個又一個里程碑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可以,中國汽車可以!
燃油車時代,汽車強國主導的產業格局正在成為歷史?,F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在產業規模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有超過60%的新能源汽車由中國生產銷售;在核心技術及產業鏈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63%的動力電池由中國供應。有了這些,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說,如今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新能源汽車強國。
新能源發展趨勢,是不可逆的。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了10年,滲透率才突破1%。從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時間,滲透率提升到了5%。而從2020年起,中國新能源滲透率連續兩年,實現了翻倍增長。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滲透率已經到了32.4%。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我們預計,2025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增長到60%以上。
在新能源汽車的變革浪潮中,中國品牌大有可為。去年,中國品牌市場份額首次突破50%,這是一次關鍵性的跨越。
中國品牌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創造了過去十幾年都無法實現的奇跡。在新能源與中國品牌崛起的“雙輪驅動”下,我們預計三年內,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將提升到70%,實現跨越式發展。這也意味著,20%的份額增加,400萬輛的市場增量,屬于所有的中國品牌!
不僅如此,中國品牌也正在以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在國際上獲得認可。
去年,中國以340萬輛的汽車出口,首次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214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與此同時,上汽、奇瑞、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在出海過程中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向世界遞出了中國制造的閃亮名片。
在這里,也請大家,為所有中國品牌致以最熱烈的掌聲!
擁有世界級品牌是汽車強國的重要標志??v觀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我們發現,每個汽車強國都有屬于自己的世界級品牌。美國有通用、福特、特斯拉;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也有自己的世界級品牌。
而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世界級汽車品牌。
過去,中國汽車一直在苦苦追趕,這么龐大的汽車市場,卻沒有一個中國自己的世界級品牌。但現階段,中國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強國,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完備的產業鏈,汽車產業不再被“卡脖子”??陀^上,我們有創造世界級品牌的基礎和實力。
而主觀上,我們也有打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情感需求。70年的造車歷史,是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縮影。這70年里,有迷茫、有不甘,也有希望、更有感動。中國汽車注入了太多國人的情感期待,14億中國人在情感上需要中國自己的世界級汽車品牌。
我相信,屬于中國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汽車必將誕生一批世界級品牌,我們都有機會成為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世界汽車工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中國汽車的全新歷史,正在我們手中書寫。
讓我們同心協力,以“中國汽車”這個名字,打破舊的格局,走向更遼闊的天地,成就世界級品牌!為全球汽車工業變革,注入中國汽車的全新力量!
我們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