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行業發展不斷內卷,新能源賽道顯得格外擁擠,在這個獨木橋上,誰最終會被擠下去?掌舵企業發展,我們又該如何駛離紅海?

2023電池百人會“木蘭薈”(女企業家)年度主題沙龍活動

2023電池百人會“木蘭薈”(女企業家)年度主題沙龍活動

2023電池百人會“木蘭薈”(女企業家)年度主題沙龍活動

當今時代,懂女性者得天下。當今商界,女將正光芒萬丈。

這是一個“她光芒”閃耀的時代,穿越行業周期,木蘭鏗鏘前行,“她思維”熠熠生輝,“她力量”砥柱中流,“她基因”賡續傳承。

我們看到,綠色低碳浪潮正席卷全球,電池新能源賽道成為高景氣賽道。弄潮商界,洞察行業發展先機,錨定科學戰略目標,帶領企業乘風破浪,成功穿越周期,“她思維”如何點亮?

我們看到,電池新能源產業已行至中場,動力電池等賽道已格外擁擠。中場突圍,掌舵企業創新發展,駛離紅海市場,為企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及動力,“她力量”如何賦能?

我們看到,電池新能源產業正不斷蝶變躍升,科技創新與資本融合正在加速。擁抱變革,自信優雅、善良包容、睿智果敢、剛柔并濟、敏銳謹慎等女性企業家精神與獨特基因愈發舉足輕重,“她基因”如何傳承?

長夏未盡,秋意已起。

8月8日,時值立秋,2023電池百人會“木蘭薈”(女企業家)年度主題沙龍活動在青島舉行。保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保清、珠海市賽緯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海霞、江蘇希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郝雷明、江西鑫鉑瑞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李娟、深圳市格林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魯新風、東科集團副總經理陳雨濛、特銳德電池新材料事業部總經理王嬪、湖州國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昕等8位女性企業家就“穿越周期,木蘭鏗鏘,電池新能源賽道‘她光芒’閃耀”這一主題展開分享與討論。圍繞行業發展現狀、企業管理、品牌營銷、資本融合、產業升級等內容,參會嘉賓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碰撞出許多思維花火。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

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中國電池新能源行業經過“十二五”、“十三五”兩個五年的發展,2023年進入到一個關鍵環節,當前賽道已行至中場。從上游礦產、材料到電池、整車、儲能,除了核心的礦資源以外,基本幾乎全面過剩,這是結構性的過剩。

正極材料方面,從磷酸鐵和磷酸鐵鋰企業來看,我們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2年實現投產出貨的企業已經超過40家,行業整體在2023年進入到產能過剩時代。

電解液方面,2023年上半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出貨量超50萬噸,預計2023年全年中國電解液出貨量120萬噸左右。需求方面,預計2025年全球電解液需求量將超270萬噸,2030年電解液需求量或將超過800萬噸。供給方面,根據目前主要企業的擴產計劃,到2025年中國電解液企業規劃的產能已經超過800萬噸。若全部按照計劃投產,電解液產能將過剩。

隔膜方面,2023年上半年,從我們統計的數據來看,鋰電隔膜投資項目逾500億元。產能方面,預計今年隔膜行業新增產能超150億平方米,產能迎來集中釋放期。出貨量方面,2022年出貨量大約133億平米,今年樂觀估計會突破200億平米。

電池方面,也同樣在經歷著嚴重的內卷,上擠下壓。上游被材料緊緊控制“卡脖子”,下游被整車等不斷壓低價格,所以作為中間的電池制造行業是最難的,利潤率也不高。

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行業發展不斷內卷,電池新能源賽道顯得格外擁擠,在這個獨木橋上,誰最終會被擠下去?掌舵企業發展,我們又該如何駛離紅海?作為女性企業家,“她力量”如何賦能團隊?又如何為企業注入活力?

保力新董事長高保清

保力新董事長高保清

保力新董事長高保清:這幾年,大家都認為新能源行業卷得特別厲害,因為每家都想干到頭部,每家都想干得比別人更好,那該怎么辦?

在我看來,企業要想活好,并長久活下去,最核心的一定是重視產品的品質。早在湖南中鋰時,我就是憑借隔膜的品質才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收獲了客戶的信任。在同寧德時代談合作的時候,我曾表示,我愿意與寧德時代一起發展,有什么要求盡管提,我努力爭取實現,全力以赴去配合。歸根結底其實就是把品質做好,品質做不好,那企業就不會有生命線。

后來,韓國LG、SK包括三星來跟我們談,他們也都是在品質問題上達成共識。品質做不好,偷工減料,最終是不會活下去的。

目前保力新聚焦輕型交通賽道,逐步開拓市場,已成為電動兩輪車磷酸鐵鋰電池的龍頭企業,成為新日、愛瑪等頭部企業供應商。

優秀的企業領袖往往具有前瞻性,提前為將要發生的事情做打算。

所以,除了做好品質。第二個,我認為就是要贏在趨勢上。雖然現在這么內卷,有很多產能過剩,但是我認為堅持下去一定會收獲美好,當前,海外都已開始布局新能源,美國、歐洲、日韓等等。

當整個全產業鏈向全球打開的時候,只有我們中國是最齊備的。所以困難并不可怕,只要把企業做好,把自己的產品做好,一定是有未來的。困難是暫時的,只要堅持,就能熬過去。

鑫鉑瑞常務副總李娟

鑫鉑瑞常務副總李娟

鑫鉑瑞常務副總李娟: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有三個關鍵詞,分別是趨勢、突圍、資本。就這三個方面,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談一下趨勢。選擇新能源這一路非??部?,特別是新能源補貼退坡那幾年,產品不停轉型,原來的產線不能用,不停升級。我們選擇了堅持,就有我們堅持的理由。如今,我們進入TWh時代,未來還將會實現對燃油車的逐漸替代,這個趨勢一定是美好的,可期的。

第二個關鍵詞是突圍。對鑫鉑瑞而言,目前在整個銅箔行業排到全國前十的位置,如何突圍,如何躋身一線梯隊?我認為一定要有產品的特色,鑫鉑瑞成立雖然只有三年的時間,但已經廣泛受到客戶認可和信賴。新企業一定要抓好特色,沒有特色很難立住腳。

鑫鉑瑞一直遵循產品質量第一的前提,同時要具備可持續降本的能力。公司研發實力雄厚,在產品上,目前量產產品規格類型有:4.5μm、6μm、6μm以上基本性能銅箔,以及4.5μm、6μm、6μm以上高抗高延銅箔,同時公司3.5μm鋰電銅箔、復合銅箔已具備小規模出貨能力。

一個成立三年的新公司能取得這樣的業績,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團隊堅信公司一定能突圍成功,同時我們也相信相信的力量!

第三個關鍵詞:資本。在資本市場方面我們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運用資本幫助公司解決擴產資金需求,讓公司平穩有序發展。第二是借助產業方的資源共同合作,運用資本力量真正攜手進行長期合作,共創新能源美好明天。 

希誠新材料總經理郝雷明

希誠新材料總經理郝雷明

希誠新材料總經理郝雷明:尤其今年,行業內的朋友見面時,討論最多的可能是生意較往年如何如何難做,雖然整個行業階段性產能過剩這是不爭的事實,日子過的暫時有些艱難,但我覺得大家還是要慶幸自己選了新能源的賽道,這也意味著在這場百年未遇的能源變革的大潮中,我們這些人堅定的站在了未來的趨勢和希望上,我本人在新能源領域從業二十余年,經歷過行業的幾起幾浮,我相信未來是全面電動化的時代,電動汽車和儲能,肯定有著不可限量的發展空間。

暫時的結構性的產能過剩,對整個行業來講,也許并不是壞事。意味著跑馬圈地的時代結束了,粗放式發展,已經不再有空間,倒逼著每一個行業人要活下去,就要在各自的專業甚至要跨專業協同做充分的精細化。依靠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把產品品質做到極致,把成本做到極致。

希誠新材是一家做導電漿料的公司,從2016年開始,就一直在碳納米導電材料領域深耕細作,我們生產的少層石墨烯和寡壁碳納米管復合導電劑雖然只是電池中的“味精”,但我們相信只有把每個細分做到極致了,整個行業的效能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這樣新能源行業才能獲得更大更快的發展空間,逐步走向大工業化,走向成熟。

另外,整個行業效能充分提升,產業鏈上下游的各個細分領域充分競爭,也意味著各自為戰的狀態結束了。未來那些足夠開放,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和沉淀,并能夠相互借鑒,優勢互補,互相賦能,協同作戰的企業就會迅速發展起來。希誠新材愿意以完全開放的心態和產業鏈上下游的朋友們充分合作,為整個行業效能的提升做出貢獻。

最后說下內卷,中國的動力電池行業經過這二十多年的積累和沉淀,終于擁有了與日韓等先進國家在世界的舞臺上,同臺競技的資格和能力。我們自己卷自己是為了積蓄更大的競爭力,我們最終的目標還是要卷出去,卷向全球,把我們的先進技術和有競爭力的產品輸出到需要的國家,這也是在雙碳的背景下,造福人類的事情。

孟子曾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上下協同,組團出海,向世界輸出我們的產品和技術,我覺得這是我們未來可以爭取的方向。

格林晟副總經理魯新風

格林晟副總經理魯新風

格林晟副總經理魯新風:對于個人來說參加過行業的很多論壇、展會,但這次是我參加過唯一的以企業管理為話題的“木蘭薈”沙龍。

格林晟成立于2009年,是專注研發、生產、銷售新能源自動化裝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有模切機、高速疊片機、(復合)切疊一體機、鐘罩注液機、方型卷繞機等。先后與BYD、CATL、Panasonic、Toshiba、AESC、瑞浦、蜂巢、力神、捷威動力、中創新航等多家企業達成合作關系。

在我看來,一個企業要做好做強就要具備強大的堅韌性。對格林晟來說,堅韌性首先體現在專注和創新。我們聚焦鋰電設備的領域,把產品性能打磨到極致,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持續提升技術參數標準;同時堅持產品的技術創新,每年投入大量研發資金到研究院,專注核心技術突破,讓產品在行業內具有領先的技術競爭力。

其次就是規范專業的客服服務水平,一群專業的人認真干一件事情,不僅僅體現在技術提升上,也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我們借用數字化和AI智能的工具,通過專業化培訓,實現專業人才的快速復制。

專注、執著、極致,在新能源賽道里,綻放成最燦爛的當代木蘭!

東科集團副總經理陳雨濛

東科集團副總經理陳雨濛

東科集團副總經理陳雨濛:數字化、智能化是行業必然轉型的趨勢。但在我看來,基因也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和公司董事長都是撫順人,我們來自清王朝努爾哈赤的出生地,我們長在馬背上的民族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此外,女性有感性基因,有一顆善良的心,知道感恩,對公司始終能夠保持忠誠。

東科集團成立于2005年,廠區坐落在撫順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專業從事新材料、新能源、醫藥健康三大領域的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布局國際市場,產品已遠銷東南亞,俄羅斯,北美、日本、歐洲等地。

公司踏足新能源領域是在2011年,剛開始一天生產幾百噸,今年幾個基地投產以后,一天可生產幾千噸。這么多年堅持下來,不服輸的精神給我們提供了莫大的動力。

企業的定位,方向選對了,企業發展就不會有問題。東科這么多年始終選擇產品都是橫向發展,怎么達到客戶的滿意,看著客戶的需求去給產品高附加值轉化。在未來,我們還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這是我們的發展目標。

提到周期,誰都躲不掉,各行各業都有周期。各行各業今年也都不好,這幾年也在紅海階段。我認為,產品選完了,方向定準了,我們就等待,把這一切都留給時間。在新能源領域,我們跟隨國家大戰略走,還是一件挺值得認可的事。只要常懷感恩的心,始終保持熱淚盈眶,未來一定會特別好,我相信,星辰大海都值得我們期待。

特銳德電池新材料事業部總經理王嬪

特銳德電池新材料事業部總經理王嬪

特銳德電池新材料事業部總經理王嬪:特銳德在電池新能源的賽道上,不管是動力電池還是儲能電池,我們的服務都有涉及。動力電池這塊,現在的比亞迪、億緯鋰能等,包括上下游產業鏈的融通高科、贛鋒、多氟多、格林美等,我們都給這些工廠的建設提供相應的機電總包,包含整個工廠的配電設備、工程服務;電池上下游企業一般都是高耗電、高耗能的用電大戶,建站時都要用到大到110kV甚至220kV的變電電站,特銳德可以提供這類高電壓等級的預制艙電站總包“交鑰匙”服務。

特銳德發展這么多年,除了在產品質量上一直在“較狠勁”,堅持把產品質量做好,把服務做好之外。特銳德也一直在創新、求變、求發展。目前,特銳德研發技術人員1000多人,每年研發投入也特別多。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始終圍繞電、電力系統來提供解決方案及服務。

近年來,特銳德趕上充電樁這波高潮,在2012年的時候,國家電網提出做充電,特銳德就同一些科研機構一起研發充電樁,2014年特銳德進入充電體系,進來之后創新性的將充電樁做成一個體系,當時我們就做的是群管群控,柔性充電、無樁充電,無電插頭。隨著國家政策在新能源光伏風電上的支持,我們又迎著這個風口,正好做著電力、風光、充、儲,放,在電力物聯網之后又迎來了綜合能源,做特來電充電樁的時候即可充電又可放電,結合著之前的風光、充、儲、放,再加上冷熱,整個工廠體系就可以做到綜合能源管理,恰好又趕上了綜合能源的好風口等等。

每一步的發展,都是決策團隊提前洞察了先機,把控住趨勢,夯實內功,把實力做好,不斷求創新,求變,求發展。

木蘭精神在我看來,是女性身上獨有的光輝。有隱忍、堅定、超強的耐力。帶著這種本質的特性,緊跟行業發展趨勢,隨著公司戰略全力以赴,向前發展就沒有問題。

國晟新能源董事長李昕

國晟新能源董事長李昕

國晟新能源董事長李昕:從加拿大歸國后,也是剛剛選定新能源這條賽道,目前我們投資的這個項目是鈉離子電池?,F在基本上在做兩個系列,一個是層狀氧化物,主要用在動力電池上面,能量密度做到120、130左右。還有是聚陰離子,產品大部分用在儲能方面,它的能量密度基本是70左右。鈉電池是下一個風口,包括電池的、材料的,都在接觸布局鈉電池。下游,儲能,兩輪、三輪和中低端車在鈉電池上都有著廣闊的市場。

國晟新能源2023年1月成立于湖州市,是一家專注于儲能電池及儲能系統、電池正負極材料等方向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日前國晟新能源已經與南太湖新區簽署《投資項目建設協議書》,正在湖州市南太湖新區建設6GWh鈉離子電池湖州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項目,占地總面積120畝,計劃總投資15億元。目前已與中石油天津大港油田同欣石油科技集團簽訂批量采購合同,將于九月交付使用。

2023電池百人會“木蘭薈”(女企業家)年度主題沙龍活動

于清教今天的“木蘭薈”,我們圍繞著女性管理者,從賽道、趨勢,到執行力、產業融合,到下一步客戶鏈的整合、到正能量的聚集、再到勢能的打造都覆蓋到了。

當然,在這個行業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的,誰能熬過去,誰才能堅持下來,就能穿越生命的周期與產業的周期。做事就要講究順勢而為,不要去過多內耗。遭遇了困難,就靠著自己跌爬滾打,去撞南墻,去總結經驗教訓,從而使自己強大。

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基因不同,成長的背景不同,每個人都有所在團隊、所在公司組織的影響力和自己獨特競爭力。但隨著競爭的深入,如何精細化管理?如何靠團隊驅動、靠規則制度驅動?這是整個行業要思考的問題。

獨特的基因來自于管理,你管理選擇什么樣的決策,把公司、團隊,把產品、技術打造成什么樣子,這都是會帶有你的痕跡和烙印的,這是基因。如何去發揮基因的作用?這是我們未來持久制勝的關鍵點。

另外,我堅信志同道合、同頻共振、價值共贏的理念。各位來自不同的行業,我們電池行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行業,每個人都要發揮自己特長,各美其美,相互認同,彼此成就,不斷在逆境中修煉自己,最終實現共贏。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鋰電池
新能源車
木蘭薈